構建零碳金融框架,央行正研究針對宏觀系統(tǒng)的氣候變化壓力測試

文章來源:第一財經亓寧2022-04-18 08:51

雙碳目標下,綠色金融的熱度持續(xù)攀升,尤其在多項利好政策推動下,今年以來我國綠色債券發(fā)行規(guī)模已超過2500億元,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。
 
“在零碳金融里,有相當部分需要資本市場的債券。”4月16日,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,考慮到綠色金融投融資具有期限長、風險高等特點,只靠綠色信貸支持具有天然短板。他認為,在綠色金融向零碳金融發(fā)展過程中,需要一個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經濟結構、經濟形態(tài)的金融新模式,并呼吁構建與碳中和一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。
 
關于綠色金融模式的發(fā)展和完善,業(yè)內人士對市場化定價、加強信息披露機制、增加權益類投融資、統(tǒng)籌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等呼吁熱烈。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會上表示,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關乎中國金融體系安全,在已經開展的微觀層面壓力測試基礎上,央行正在研究針對整個宏觀系統(tǒng)的壓力測試。
 
綠色金融結構有待優(yōu)化
 
“碳中和是一個范式變革。”朱民認為,相比工業(yè)革命以來人類以GDP測度的生產和消費,碳中和目標下,已經不只是物質生產問題,而是涉及人類消費方式、效用偏好、價值取向的變化,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(zhàn)。
 
中國作為發(fā)展中國家,未來要實現(xiàn)GDP四倍(預測)增長且提高能源的GDP效率、碳排放下降都要依靠科技進步,因此金融對科技創(chuàng)新的支持尤為重要。關于金融在碳中和轉型中的關鍵作用,朱民提到了四點:第一,提供規(guī)模巨大、期限長、風險高的零碳金融融資,其中僅能源融資或將達到185萬億元;第二,存量金融資產(325萬億元)中高碳的估值下降,低碳的估值上升;第三,化解轉型的金融風險;第四,構建零碳金融的宏觀管理體系,其中包括金融體系轉化成零碳金融體系、金融機構轉化成零碳金融機構。
 
目前來看,我國綠色金融發(fā)展已經取得了相當?shù)某删停醪叫纬闪司G色貸款、綠色債券、綠色保險、綠色基金、綠色信托、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。根據央行此前公布的數(shù)據,截至2021年末,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.9萬億元,同比增長33%,存量規(guī)模居全球第一;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(fā)行量超過6000億元,同比增長180%,余額達1.1萬億元。
 
但要從現(xiàn)在狹義的環(huán)保走向根本的零碳來支持整個經濟碳中和,需要一個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經濟結構、經濟生態(tài)的金融新模式。
 
“從總體上來看,到2020年末,綠色金融占整體總融資的比重只有4.6%,還是很小,其中綠色債券占存量銀行債券的0.73%,這個比重也是很低的。”朱民指出,當前我國以銀行為主體發(fā)放的綠色信貸占綠色金融的比重高達90%,遠超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存量60.2%的比重。他認為,在零碳金融中有相當部分需要資本市場的債券,而且考慮到風險偏好不匹配、不方便,以及期限長、風險高、投資不穩(wěn)定等特點,加上缺乏完善的綠色機制,靠銀行信貸支持綠色融資具有天然短板。
 
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、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也在一場討論中提到,我國目前的投融資機制還處于起步和加速階段,市場上ESG(環(huán)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投資主要以信貸、基金、債券為主,相比之下很多其他國家更注重權益類產品,我國綠色金融還處在早期發(fā)力階段,前進的空間非常大。
 
張曉燕建議,未來對投資端在加強投資者教育的同時,也要更加注重機構投資者的力量;對于融資端,要明確相關領域的投資回報,鼓勵進行環(huán)境績效的改善;交易平臺和監(jiān)管方面,可以構建完善的綠色市場服務體系和投融資的相關政策。
 
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,金融系主任、教授何平認為,綠色金融應該是實現(xiàn)雙碳目標的“市場化手段”,但目前只能算“準金融產品”。未來,綠色價格唯一的定價就是它可能帶來企業(yè)利潤上的差別或者違約率上的差別,這需要建立統(tǒng)一的碳市場,讓所有采用綠色排放技術的企業(yè),因為減排獲得的收益要直接反映在融資成本和金融服務、產品上。王信認為,這一過程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征收碳稅或碳費,進行金融支持相關領域的評價、財政政策的支持和引領等。
 
如何應對存量風險?
 
巨大的增量投資將在能源和科創(chuàng)兩方面支持碳中和轉型,“十四五規(guī)劃”已經制定了綠色的刺激政策和規(guī)劃重點,累計有44.6萬億元投資,包括基礎設施投資、可再生能源、集中式和分布式的能源和電力系統(tǒng)等多個維度。但在當下,存量綠色金融的挑戰(zhàn)同樣不可忽視。王信表示:“我們現(xiàn)在普遍認為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系統(tǒng)性的金融風險,是重要的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的來源。”
 
“因為在轉型過程中會重新定義資產價格,資產價格一變,國家、產業(yè)、公司、金融機構、居民的資產負債表都會發(fā)生變化。”朱民指出。比如,在氣候變化進而導致碳價上升和能源價格下降的沖擊下,煤電公司對銀行貸款的違約率也會上升,而國內銀行尤其四大行對高能源、高排碳產業(yè)的貸款比重超過半數(shù),這種價格重塑對規(guī)模超過1000萬億元的中國金融總資產(現(xiàn)金、保險、債券、股票等)來說不容小覷。
 
朱民認為,處理這些問題需要從構建宏觀框架開始。一方面,需要構建與碳中和一致的中國模式的結構性貨幣政策,央行應該在傳統(tǒng)宏觀政策中加緊推進碳中和的結構性工具、政策,來支持碳中和轉型并糾正市場的不匹配。他以疫情危機中的普惠金融再貸款機制舉例稱:“我們需要把它理論化、系統(tǒng)化,并且把傳導機制等模型全部做好,這就是開創(chuàng)了世界先例。”事實上,央行已經在去年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、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,同時加強金融支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低碳轉型的國際合作。
 
另一方面,朱民建議,要對風險管理系統(tǒng)做出改變,即在巴塞爾協(xié)議三大支柱(最低資本要求、外部監(jiān)管和市場約束)基礎上,第一支柱考慮調高高碳和低碳不同風險資產的權重,第二支柱鼓勵開展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的相關壓力測試,第三支柱則強化氣候相關的信息披露。
 
據王信透露,央行已經開展了針對金融機構即微觀層面的氣候變化壓力測試,目前正在研究針對整個宏觀系統(tǒng)的壓力測試,通過宏觀經濟的變化可能影響到產業(yè),從而影響到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表現(xiàn)。他表示,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,未來在壓力測試過程中也要把生物多樣性變化的問題考慮進來。
 
關于信披機制的完善,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談從炎認為,這需要三個條件:一是大量投資和大量企業(yè)參與形成覆蓋面,二是強制性,三是完整的體系。
【版權聲明】本網為公益類網站,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,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,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之用,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,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(QQ:51999076)。

省區(qū)市分站:(各省/自治區(qū)/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,碳市場,碳平臺)

華北【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石家莊保定、山西太原、內蒙】東北【黑龍江哈爾濱、吉林長春、遼寧沈陽】 華中【湖北武漢、湖南長沙、河南鄭州】
華東【上海、山東濟南、江蘇南京、安徽合肥、江西南昌、浙江溫州、福建廈門】 華南【廣東廣州深圳、廣西南寧、海南??凇?/span>【香港,澳門,臺灣】
西北【陜西西安、甘肅蘭州、寧夏銀川、新疆烏魯木齊、青海西寧】西南【重慶、四川成都、貴州貴陽、云南昆明、西藏拉薩】
關于我們|商務洽談|廣告服務|免責聲明 |隱私權政策 |版權聲明 |聯(lián)系我們|網站地圖
批準單位: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(yè)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? 指導單位:發(fā)改委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(huán)境能源交易所
電話:13001194286
Copyright@2014 tanpaifang.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
國家工信部備案/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-7
中國碳交易QQ群:?6群碳交易—中國碳市場??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